近日,我校一位食堂工作人员凭借“一分钱寻卡”的巧妙举动,在校园内引发广泛关注,温暖了众多学子的心。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光明日报、央视网等各社会媒体也纷纷发文点赞这位食堂阿姨。

事件源于一名同学不慎遗失了玉兰卡,为寻找卡片线索,他登录了“i大工”APP查询消费记录,结果发现卡片最后两次消费均发生在学校博留食堂,且每次消费金额仅为0.01元。随后他前往食堂核实。原来是食堂阿姨在捡到卡后,通过刷极小金额的方式留下消费记录,用这种巧妙的方式提醒同学卡片所在的位置。当卡主同学怀着感激之情前去认领时,阿姨的话更是让人心头一暖:“不介意刷了两分钱吧?”

这位想出“一分钱寻卡”妙招的食堂工作人员是博留食堂的杨阿姨(化名)。面对采访,杨阿姨朴实地表示,在食堂工作期间,经常遇到学生遗失校园卡的情况。以往,食堂工作人员捡到卡片后,会第一时间将其放到食堂的失物招领处妥善保管,等待学生前来认领。但有时学生不确定卡片遗失地点,难以快速找到失物招领处,导致认领效率较低。
“根据之前的工作经验,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想个办法,让学生能更快发现卡片的下落。”杨阿姨回忆道,她想到通过刷取极小金额的方式,在校园卡消费记录上留下痕迹,这样学生查询消费记录时,就能通过特殊的消费金额和消费地点,判断卡片可能在食堂,进而前来寻找。随后,杨阿姨将这一想法告知食堂经理,经理当即表示认可,认为这一举措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,于是杨阿姨便开始采用“一分钱寻卡”的方式处理捡到的校园卡。

杨阿姨的暖心举动不仅让找回卡片的学生深受感动,也在校园内引发热议,同学们纷纷为杨阿姨的机智与贴心点赞,不少网友还戏称这位心思细腻的阿姨“堪比博士”。有趣的是,虽然杨阿姨并非博士学历,但她的家庭与“博士”有着不解之缘。其大女儿已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,小女儿目前正在我校攻读博士学位,这一巧合也让网友们直呼“太有缘分”。

更令人欣慰的是,杨阿姨的这一暖心举措得到了学校的重视与推广。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,给同学们提供更贴心的帮助,自即日起,学校各食堂将正式开展“一分钱寻卡行动”。今后,只要有同学的校园卡不慎遗失在学校任意食堂,食堂工作人员捡到后,都会参照杨阿姨的做法,通过刷取一分钱的方式在校园卡消费记录中留下提示,助力学生快速找回失物。
“我就是尽量地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好,给学生打造一个更温馨的就餐环境,也希望咱们学校越来越好,为国家培育更多的栋梁之材。希望在大工上学的孩子们都能学业有成,前程似锦。”杨阿姨的这份机智与温暖,在校园里传递着正能量。学校的卓越发展源于每个人的努力,每个人都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好,大工一定会更好。未来,学校也将从细节入手,优化服务,切实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,让校园充满更多温情与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