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编者按】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将“一融双高”作为学校党建战略工程,并将其作为高校党委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来推动。按照“启动部署-重点落实-深化实施-总结提高-成效巩固”进行五年规划,坚持试点引领、机制护航、考核保障“三位一体”统筹发力,全面提升“一融双高”建设质量。各级党组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在路径探索、机制创新、成效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,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价值的实践成果和典型经验。
今年是“一融双高”建设质量提升年,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,特推出专题宣传,集中展示各级党组织推进“一融双高”建设的典型做法和主要成效,以此激励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紧紧围绕新优势锻造年“353工程”目标任务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,持续深化“一融双高”建设成效,为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加速卓越贡献力量!
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党中央教育强国建设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战略部署,牢固树立“围绕发展抓党建,抓好党建促发展”的工作理念,聚焦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总目标,发挥党建工作在把准方向、整合资源、支持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,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,着力提升“一融双高”建设质量。
锚定一个目标,党委谋划引领事业发展
学院党委瞄准卓越发展,埋头谋事创业,俯身问计问需,挺身攻坚克难,全力推进“三大工程”建设,引领学院事业加速卓越。坚持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,坚持从理论学习中汲取智慧、指导实践、对标落实。健全内设机构,选优任强负责人,形成“一院两系九所”的治理体系,保障事业发展。注重顶层设计,开好事业发展研讨会、“一融双高”研讨会、学科发展研讨会,推动制定管理重心下移改革方案、学科发展规划。凝聚人心干劲,召开学院教工大会7次,做好战斗部署、中场分析、决战动员、战果总结;组织3次离退休同志座谈会,采纳建言、汇聚共识。

抓住两个关键,激活事业发展组织动能
以强党建、促发展为出发点,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。优化组织设置。改组师生纵向党支部,在同一研究领域形成“博士师生纵向党支部-硕士生党支部-学生团支部-专业班级”的辐射链条。将机关党员教工编入各专任教师和师生纵向党支部,提升机关服务能力。加强建设培育,每月举行支部书记例会,调度“三会一课”和主题党日的频次与质量;举办工作技能培训会、优秀党务工作者经验分享谈等共12次。建强“双带头人”党支部,支部书记100%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;鼓励基层党支部全部参与“一融双高”特色支部创建,分层分类给予支持,形成培育梯度。航空航天博士生导师第一纵向党支部获批全国高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强国行”专项行动团队、辽宁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;计算力学教工党支部获批辽宁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,工程力学硕博第六党支部获批第二批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。

以重传承、励争先为着力点,全力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。开展“赓续红色血脉 共话院士风采”活动,采访记录学院学科发展史上的前辈故事和师生佳话,用身边的楷模、亲历的院史教育激励师生干事创业、科研报国。邀请陈延龄老师为学生党员讲述屈伯川老院长的毕生追求,组建钱令希院士事迹宣讲团、传承科研报国的精神财富,连续两年推选学院师生参与教育部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展播。举办“力航党员融创坊”系列活动,以专题培训、业务交流、微研讨等形式,引导党员思考“‘一融双高’党员何为”、探索解答实践路径,将“一融双高”建设细化到最小单元。持续培育党员先锋示范岗8个,学院党员荣获省级及以上荣誉60余项;郭旭院士喜获全国模范教师、全国先进工作者、辽宁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,学院党委书记夏广庆荣获2025年宇航领域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称号,郝鹏教授获评辽宁省高校“校园先锋示范岗”,微纳卫星与先进推进技术研究团队荣获辽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。

把握三大要素,持续锻造事业发展优势
强化党建引领,落实学院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任务。
推动有组织科研,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。持续开展党建联学联建“五个一”活动,学院党委书记带队走访调研长光卫星、中睽智控等东北知名企业,新签订党建合作协议2项,达成就业实习基地合作2项。邀请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、中航工业、沈飞、沈鼓集团等单位来院交流对接10余次,推进产学研共建。完成13个科研攻关团队组建,多维正向驱动,激励揭榜承担重大任务。落实基础研究加强计划,设立力航学院科研培育基金,推动学科新方向的高质量发展。组织学院集体力量,成功获批学校第一个科研能力建设专项,投资经费2.18亿元。学院2024年牵头获批千万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,年度科研总经费进款达3.27亿元。学院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,包括辽宁省自然科学和技术发明一等奖等。力学学科最新软科排名全国第4,航宇学科排名全国第12。

建强高水平人才队伍,支撑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持续优化“引、育、留、用”四位一体的人才建设机制,2024年学院国家级领军人才增量3人次、国家级青年人才增量4人次。提升育人能力,教师党支部全面参与课程思政建设,建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、辽宁省首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;4名党员教师获评辽宁省教学名师、3个团队荣获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。

强化科研报国情怀,着力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。推进育人“五航工程”,党委书记和院长亲自宣讲、为学生讲理想信念、讲科技前沿,激发科研报国情怀。打造工程力学钱令希力学创新班特色培养模式,创立力学工科基础拔尖计划班,着力探索工科基础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。力航学子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4)斩获全国金奖、在第十九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“揭榜挂帅”专项赛荣登擂主、获特等奖,党员学生领航暑期实践在辽宁凌海科技助农、在云南龙陵乡村支教,获国家主要媒体报道。
